行朱子成年礼 担当时代使命 二维码
15578
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南平市委文明办、南平团市委、延平团区委联合主办,南平一中承办的“朱子成年礼”直播展示活动在我校道南书苑举行,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文志、南平市民俗学会会长伊剑平等领导莅临现场观礼指导。 道南书院于1719年在紫云岗重建,至今已有300余年。1903年改为延平中学堂,1956年才改为南平一中,沿用至今。“道南”一词源自程门立雪典故中的杨时和游酢,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弃官前往河南许昌拜程颢为师,学习孔孟绝学,学成归去时,程颢亲送杨时至路口,望着杨时南归的身影,说了一句留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名言“吾道南矣”,意思是我的学说要传到南方去了。自此,“道南”二字,成了一个专用语,一个典故。我们的延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大儒皆源自道南一脉,他们道统相继,学术相承。 礼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自古以来都被称作“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礼记》记载:“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朱子家礼更是以《仪礼》为经,《礼记》为传,《周礼》为纲,会通三礼,建立了前无古人的礼学体系。成年礼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礼,在古代,男子成年礼称之为冠礼;女子成年礼称之为笄礼。华夏先祖对于“冠笄之礼”非常重视,人们为即将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意在提醒行冠笄礼者,从此将转变身份,正式开始担当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此次活动邀请了道南汉服文化社的同袍们为大家展示了朱子成年礼中的“女子笄礼”。“笄”是一种发簪,笄礼就是为即将成年的女子在这个仪式中将长发盘起,由长者为其加笄,意味着由少女跨入成年人的行列。其流程包括迎宾、开礼、主人致辞、三加、醮笄者、字笄者、三拜、聆训、揖谢、礼成等环节。其中“三加”是笄礼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正宾一步步为笄者加上簪钗,一层层加上衣服,从清雅到繁复、从朴素到华丽,这象征了女子从懵懂少年到成熟懂事的转变。 成年礼在我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个体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它象征着成熟与独立、责任与担当,它蕴含着中华文化中优良的传统美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去年,朱子成年礼已申报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范成忠老师是朱子成年礼省级非遗传承人,他说:“我们应将‘非遗’活化,在新时代要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在古礼的基础之上,规范了当今成年礼的仪式流程,印发了《全国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规范》,既保留了古礼中的核心内容,又简化了程序环节,充实了现代礼仪元素,特别是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到了传承发展,对青年人学礼、知礼、行礼,以及培养青年人的责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次直播吸引了1万余人在线观看,主办单位表示,希望通过行成人礼,能够唤醒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个体的民族责任感,为文化自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行朱子成年礼,做当代好青年;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 责任编辑:方豪腾,罗佳 |
扫一扫,关注手机版